事情起因
是我闲着无聊在拼多多上买了十把美工刀,得力。
我手上也有一把得力的,和商品选项上的图片也是一样的,结果还是翻车了。
结果拿着证据找了拼多多客服,拼多多客服判定店铺违规,并退了钱。
结果半夜我脑抽,忽然想会不会是店家被误会了,真的有这样长相的一把刀?于是我成功在淘宝旗舰店找到了一把类似的的美工刀,当时心想,我良心道德都没了…
拿着旗舰店的买家秀对比了半天,确定我还真的没误会这个店家,那丫就是个卖假货的。
我刚拿到手时,发现有几点不对:
- 使用的材质不对,得力的美工刀使用的不锈钢材质有拉丝抛光,而这把美工刀使用的不锈钢材质是镜面的。
- 美工刀的做工虽然算不上差,但是正面出现不规则的加工面,这个不太符合得力的产品标准
- 刀口毛边未处理
- 拿包装上的型号去包装上的官网搜索,却发现出来的图片是另外的造型。
而对比了旗舰店买家秀照片之后,我得出了以下的结论:
- 旗舰店发售的美工刀和仿制的相似,但是旗舰店的刀是纯黑色,并没有发售同类型纯色的美工刀。
- 虽然外形接近,但是仔细看细节,会发现旗舰店的美工刀细节更加丰富整齐,而仿造的美工刀疑似锻压设备功率问题,产品的细节缺失。
- 旗舰店买家秀的包装上的型号,确实可以查到对应的产品,并且颜色、形状都与实际产品一致。
经过以上内容判断之后,我确定这就是假冒伪劣的产品。
关于美工刀
不过说到美工刀,我人生第一把正儿八经美工刀就是得力的。
之所以说正儿八经,因为这是第一把真的可以说耐用的美工刀。
小学那会儿,用的最多的其实是叫裁纸刀。就是对折可以收起来的老式的小刀。00 后基本见不到那种玩意儿了,这种裁纸刀有的用铁皮,有的用塑料。本身作为裁纸刀,其实完全够了,但当时的刀都有一个特别重要的功能,那就是削铅笔。
于是用过一段时间之后,这些削笔刀全部报废了
。
后来就逐渐流行了美工刀,美工刀本身,应该是作为用于雕刻或者划线用的工具。用在小学生上,更多的只是一把有着奇怪划痕的小刀。早期的小美工刀都是塑料的,或者金属包塑料。但在我小时候学校的小卖部里,大多都是用劣质塑料仿制的。当然,基本也都能用。
那会儿还没有网购,想买不一样的东西,那就得去大超市。
于是在雅戈尔体育场附近的家乐福超市,我买到了一把全金属的得力美工刀。
这段记忆其实已经很模糊了,确定应该是超市买的,但是不知道是不是在家乐福
这是一把和如今常见的得力美工刀一模一样,只是加了一层蓝色的烤漆。
虽然在日后的使用过程中,烤漆不停地脱落,成为了战损版,但也不妨碍在某一次手工课之后,这把刀离奇消失。
手工课真的是初中时的噩梦,每次上完课总会丢点东西。
作为替代,我在家乐福买了一把马培得的美工刀。
结果,自从读了高中,可能是高中的环境和年龄,结果,那把马培得的美工刀从初中用到了三十岁。
期间有一次后盖被我因为失忆症弄丢了,起因是拿盖子掰刀片,结果没塞回去。然而在我伤心欲绝的怒买了两把全新的之后,这个后盖又以很神奇的方式出现在了我面前。
还有一次,是我老婆看中了这把刀,说他用来拆快递的手感特别棒,我用从我爸手里顺来的得力美工刀(经典款,钢外壳)她也不愿意。无奈拿了新买的马培得和他换。不得不说,光从使用手感上而言,塑料的确优于金属。
再说说得力
得力是我从小接触到大的牌子,当时不清楚得力在其他城市影响力,我一直以为得力只是一个宁波的品牌。
和现在花里胡哨的运营方式不一样,当年的得力属于产品线广但是种类少。但是任何一个产品,无疑体现的是优秀的工业设计。这和当年打着中韩合资名号的晨光形成了鲜明的对比,但同样,造成了得力在学校小卖部并不是很欢迎,样子难看,价格贵(相对于其他品牌)。不过猜测当年得力的重心应该是办公。
我当年最震撼的其实是得力的订书钉。2000 年时候,大家订书钉用的最多的应该是上海统一订书钉吧,上海的牌子,多牛气。当时上海牌用的还是老式的包装纸,印刷也是老年代的那种,画风也是连环画的风格。结果得力直接搞了一个现代化的风格设计,说实话,这个设计其实比现在统一的大红底风格要好看的多。
但是这还不是最离谱的,离谱的是这玩意儿质量。具体咋样也不记得了,就记得,上海牌行,得力行;上海牌不行的,得力还是行。
订同样的东西,得力比上海牌要出色的多。经过一段时间使用,硬生生让一个读小学的我果断把上海牌的订书钉给扔了。
一直以来,得力给我的感觉就是耐用。虽然价格不菲。但在如今的市场里,流行高价奢侈文具,几根笔芯需要卖十多块钱,这样的市场下,得力反而更具备了性价比。
两块多的美工刀,做工整齐,手感舒适,还是不锈钢。换个进口的牌子估计得炒到 三倍的价格。
假货
最后说说那个假货,也感慨下目前制造业的艰难。
虽说那个美工刀是假货,但是整体的材料其实用的根本不差。也是正儿八经的不锈钢,并且厚度差别不大。以至于我拿两者进行称重,假的长一公分,但是两者的重量一模一样。
至于塑料件,无论外形功能,都是一致的,但是细节有所差别。应该是仿制的,但是功能和得力本身的一模一样。
这就说明了这家工厂完全可以重新搞一个美工刀,贴上他自己的牌子,那就是一个产品。
为什么不这么做呢?因为市场就是这样。
比如某品牌,一支铅笔要买十多块钱。而换在国内品牌,十多块钱可以买整整 30 支的铅笔。
我有幸接触过这个品牌的东西,除了贵,丝毫没觉得有任何的优点。但是就这样的一个品牌,在国内的销量其实不低。
我想起我从小到大买的一个品牌,多纳。这是一个铅笔芯品牌,从我小学就出现了,可以说是 20 年的老牌子了。一盒 10cm 20 根,一百盒,30 块钱包邮….
再看日本三菱的,十来根还是 5cm 长要卖五六块钱…
杀死国产制造业的,不就是国人自己吗?